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财经新闻 > 正文
学界激辩经济“新周期”:进入中速稳定增长的 “新平台”
时间:2017-08-11 作者:admin 字号:
摘要
通常情况下,城市之间的地区生产总值(GDP)比较,是以全域范围内的GDP总量进行比较,这个衡量标准放到人口规模比较方面,则是以全域范围内来计算人口的数量。

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小,对城市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。

通常情况下,城市之间的地区生产总值(GDP)比较,是以全域范围内的GDP总量进行比较,这个衡量标准放到人口规模比较方面,则是以全域范围内来计算人口的数量。

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,经济增速升为6.8%,略高于前个季度6.7%的速度。2017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速为6.9%,出现了经济增速略有加快的迹象。

乐观者认为,经济可能会回到7%或者8%以上。北大教授林毅夫一直持未来20年经济增速仍可保持8%的观点,但是蔡昉等学者有不同看法。

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,新的经济周期将在2018年下半年开启,但这个周期不是经济V型翻转,而是中国经济在从“L”型纵向往横向转折。这更多是以提质增效、美化环境、增进民众福祉为重点的新周期,不同于以往以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污染、高债务追求高增长的周期。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,目前经济触底是指由过去10%左右的高速增长平台转向新的中速增长平台,不会出现幅度比较大的反弹,更不可能恢复到过去高增长的轨道。

进入新周期还是新平台?

蔡昉认为,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止降一段时间。有观点认为,经济增速已经见底,即会形成V形反弹,或者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稳定一段时间。但是,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趋势,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长期来看是趋缓的。这中间增速或许会停下来进入几个平台,但都不是终点站。

中国过去赖以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,这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提高、人力资本不足、资本回报率下降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速等。

“这不是说我们现在做得不如过去好,而是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经济减速也是必然的。”蔡昉说。

改革开放以来,多个经济周期都有谷底和谷峰。但是,2010年以来经济整体增速一直在放慢。2010年到2016年经济增速分别为10.6%、9.5%、7.9%、7.8%、7.3%、6.9%、6.7%。不过,2017年一、二季度经济增速均为6.9%,高于2016年四季度的6.8%,以及2016年前三季度的6.7%,出现略有反弹的情况。

很多专家由此认定,经济要进入新的周期。

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,中国经济运行的轨迹在趋向平稳,2017年三季度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.8%。可以看到,中国经济正在从“L”型的纵向(“I”)向横向转折(“-”).

目前,从采购经理人指数到工业品出厂价格,从发电量到货运量,以及信贷的投放量,都看到了向上向稳向好的变化趋势,这就意味着市场的景气度在逐步提升。

同时,新经济能量在放大,各种新的业态、新的模式都在高速成长,形成了下行周期中减缓和对冲旧因素的格局。

“可以预期,随着中国自身消费的升级再升级,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再转变,随着企业自身变革的不断推进,新一轮的发展周期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。”邱晓华说。

在当日的论坛上,国务院发展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,经济新周期的含义需要认真界定,如果有人以为中国经济又要重返一种高增长的轨道新周期的话,这是不可能的。

刘世锦认为,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中速稳定增长的新平台。确切地说不是进入新周期而是进入新平台,这个平台上将来也会有一些周期性波动,是在一个大的“L”型底边加小的“W”型的波动。

经济增速难回8%-9%

目前,学界对于经济是否进入新周期存在巨大争议,主要在于经济增速是否会出现大幅的回升空间,或者短期增速不再大跌。

大部分专家认为,尽管经济增速可能短期稳定,但是再回到8%-9%的增速可能性很低。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,日韩经济高速转向中速的周期,经济增速回落了40%。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增长了10.6%,2016年是6.7%,回落的幅度也是40%左右。

因此,从经验数据来判断,似乎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进入到相对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平台。基本特点就是,经济增速会逐步趋于稳定,波动幅度比上半程明显减小。经济增长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区间,重心应该转向提升经济质量。

王一鸣认为,从2010年到2015年投资效率下降了40%,再搞负债推动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很难持续。未来需要在消费升级、培育新的产业、放开服务业、建设城市群和加快走出去等方面发力,尽快促进经济平稳增长。

蔡昉认为经济增速不会重回两位数高位。经济增长需要劳动力、资本和劳动生产率等条件。目前,挖掘劳动力的源泉在农村。到2022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可能达到高收入国家的门槛(12600美元),这个收入水平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是12.8%,目前官方这个比重是28%,实际可能只有18%。按此看,未来几年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还要降低五六个百分点,这就要求我们推进改革,比如户籍制度改革等,解决经济放慢的问题。

“我们每年新增的人力资本总量,已经是下降趋势,而且下降很快。因此,必须在教育和培训上有超常规发展,否则就不可能满足未来对人力资本的需求。”蔡昉说。

新时代证券副总裁、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,下一步要确保经济快速增长,核心在于改革。过去中国经济进入多轮新周期,都是改革起了作用。目前,社会需要求最大的是养老、健康、旅游、教育等。所以,要加快推进供给端改革,满足老百姓这方面的需求。

(原标题:学界激辩经济“新周期”: 进入中速稳定增长的 “新平台”)

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 | 东方财富网 编辑

微信公众号